朱祁镇和朱厚照都曾御驾亲征,为什么结果迥然不同呢?

时间:2025-09-26 00:19:52 作者:水韵 热度:

对于明朝来说,北方游牧民族一直是心腹大患,中期往前是蒙古人,到了后期变成了满族人。而大明王朝也最终被蒙古人折磨得不轻,还被满族给取而代之了。


不过早期的时候,尤其是朱元璋父子以及仁宣之治期间,蒙古人也掀起不起什么大浪,虽然数次亲征并没有消灭蒙古,但消耗了蒙古极大地实力。而大明也经过北伐,取得了一个稳固的国内环境,这才有了后来的仁宣之治。

仁宣之治过去没多久,局势却来了个急转弯。明英宗朱祁镇时期,面对瓦剌人也先的挑衅,御驾亲征,结果在土木堡被人家一锅烩了,就连明英宗也被俘虏了,造成了奇耻大辱。


土木之变过去不到70年的时间,到了明武宗朱厚照时期,蒙古人又一次入侵挑衅,蒙古首领小王子率军10万南下,这让朱厚照异常愤怒,准备御驾亲征,朝中上下是极力劝阻,知道这个皇帝爱玩,跟朱祁镇相比,好不到哪里去。可朱厚照却不顾大臣劝阻,亲率7万大军亲征,结果还赢了,这就是应州大捷。

那么同样是御驾亲征,为什么朱祁镇失败被俘,而朱厚照能够取得胜利?

按说,明英宗时期明显强于明武宗朱厚照时期,毕竟大明经过十来年的仁宣之治,实力非常强劲,这对于朱祁镇来说,是个丰厚的家底。


可朱祁镇却把一手好牌打得稀巴烂。从统帅讲,不管是朱祁镇自己还是自己信任的太监王振,都没有领兵之才,任何军事谋略都不懂。其实阵中还是有人才的,像英国公张辅就是德高望重的名将,兵部尚书邝野同样也比王振等人要强的多,可惜他们只是陪练,看戏的,坐不了主。如果仅仅不懂谋略还好,打不过就跑嘛,就怕还不懂装懂瞎指挥的。

战争我们都知道,早已不是人多就一定会获胜的事情了,这里面包含了统帅的能力以及后勤的保障等方方面面的因素。


与其说明英宗御驾亲征,倒不如说他是为了自己的面子打了一台戏而已。当然了,之所以爆发土木之变,其实也不能完全怪到朱祁镇或者王振身上。

那么我们再看一下明武宗朱厚照。说起朱厚照恐怕给人的感觉并不好,很多人认为朱厚照是一个荒唐的皇帝,没干过什么正经事。


即便是跟朱祁镇宠幸太监这一件事相比,朱厚照也不落下风,甚至直接宠信了八位太监,这八位被称为“八虎”。朱厚照不仅宠信太监,还狂收义子,可以说整得朝堂乌烟瘴气的。

严格地说,朱厚照玩归玩,但他并非朱祁镇那样的毫无底线的宠信,他还是能够明辨忠奸的,在大是大非面前还是有点靠谱的。虽然对于很多大臣的话,他听不进去,但他也有自知之明的。


先不说应州大捷到底有多大的辉煌,我们从一些细节中就可以看出朱厚照和朱祁镇的区别来。在应州大捷中,朱厚照与普通士兵同吃同住,甚至还亲手杀敌一人。而且在这场战斗中,朱厚照是亲自指挥布阵,不能说战略战术有多优秀,但跟朱祁镇相比,那恐怕朱祁镇要汗颜了。

战争的胜败要看敌我双方。明英宗时期对阵的也先的确是个强人,在此人的领导下,瓦剌正处于强盛时期,实力不容小觑。


而自从也先死后,蒙古已经好多年没有出现过让蒙古人为之一振的领导了,不过这个被明朝称为小王子的达延汗绝对算一个。在他的领导下,蒙古又一次短暂的强势,还时不时地南下掠点东西,几乎把大明边界当作了隐形。

不得不说,到了这个时候,蒙古人南下的目的大都是为了劫掠与示威,并没有强行的非得消灭大明取而代之的想法了。


纵观大明一朝,蒙古人始终是个巨大的隐患,双方的实力也是此消彼长,并不能孤立的去看到两次战争的结果,不过明朝自从明英宗开始衰落,虽然期间也不乏明主,但始终没有恢复到朱元璋或朱棣时期的强盛,可就算这样,衰落中的大明,能够取得一次大捷,已属不易了。


站长声明:以上关于【朱祁镇和朱厚照都曾御驾亲征,为什么结果迥然不同呢?- 】的内容是由各互联网用户贡献并自行上传的,我们新闻网站并不拥有所有权的故也不会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您发现具有涉嫌版权及其它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至:1@qq.com 进行相关的举报,本站人员会在2~3个工作日内亲自联系您,一经查实我们将立刻删除相关的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