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离婚协议书写得如泣如诉,是几个意思?

时间:2025-09-26 00:19:52 作者:水韵 热度:


大家好,我是司马缸,语文课本里的“砸光少年”,历史课本里的颜值担当。众所周知,我的本尊司马光写过一部煌煌巨著。小缸不才,惟拈取时下一二热点,勾连历史深处,撰成案头小文,看今昔互鉴,供破愁解闷而已。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樊美玲

离婚一词,近期频频上热搜。

先是“深圳离婚预约一号难求”之说流传,前日又迎韩星李东健离婚之瓜。

民法典设立“离婚冷静期”的严肃话题,更是受到广泛关注。


有人相爱,有人匆忙话别。

默默翻阅史料的小缸则惊讶地发现:古代婚姻保守沉闷的风评,竟被那些尘封的离婚故事打脸了。

不信?跟着小缸一起来品品。

离婚奇葩说:

一见苏轼误娇妻

大文豪苏轼的魅力,小缸从不敢低估。只是没想到,有人为了他,弃了美娇娘。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名叫章元弼的学者。


史料记载,这位章公子年幼时偶然拜读了苏轼的一首诗之后,被其惊世才华倾倒。


自此,他踏入了追寻偶像的漫漫不归路。

即使娶了美貌出众的妻子陈氏,章元弼的追星热情依然没有淡去。

没过多久,陈氏就绝望地发现:家中的每个角落就能看见苏轼的诗词,卧室床榻上也没能幸免。

这就算了,更令她难以忍受的是,丈夫开口东坡云,闭口子瞻(注:苏轼的字)说,明明是两个人的婚姻,生生过成了三个人的日子……

这样的情形,在章元弼捧着一本《眉山集》雕本回家后,更是变本加厉。


眼见着丈夫每日与《眉山集》雕本食同桌寝同榻,白天夜晚都不曾看自己一眼,陈氏出奇愤怒地跑回娘家:离婚,你跟着苏东坡诗词终老吧!

本着劝和不劝离的原则,陈氏父亲要求女婿立即丢开书本,认真对待婚姻大事。

不成想,面对岳父和妻子,章元弼居然犹豫了片刻后,毅然写下了休书。


苏轼的弟子李廌全程围观了别人家的这段家庭八卦,并将其写进了《师友谈记》。不过,偶像苏轼本人得知此事后立即撇清:不关我的事!


如果你认为这个操作很离奇,小缸告诉你,古人离婚的万千理由中,没有最奇葩,只有更奇葩。

你看,《荀子》中的一句“孟子恶败而出妻”,乍一看说的是孟子以妻子品行恶劣为由想要休妻。


真相是:外出回家的孟子,一进门发现妻子呈八字形分腿坐在地上,认为此举极其不雅。于是,提出离婚。


不过,孟子的这一理由被其母亲给驳回了,理由也很刚:没事别小题大做,好好过日子!

有一说一,虽然上述案例的离婚理由令人大跌眼镜,但小缸搜索史料发现,古代离婚并不能随心所欲,也是有一番标准的。

比如男子休妻的条件是“七出”:不孝顺父母、盗窃、有嫉妒之心……

这一标准是西周末年形成的,并列为礼制中的一部分,到汉唐时正式编入朝廷律令。


古代离婚制度中,女性处于绝对弱势。若遇到不讲理的“渣男”,已婚女性往往逃不过被抛弃的悲惨命运。叹!

休书深情说:

一别两宽各生欢喜,伏愿娘子千秋万岁

1900年,敦煌莫高窟出土一批唐宋文献,其中的12件离婚文书吸引了世人的目光。

考古研究者们一顿头脑风暴,最后得出结论:这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离婚协议书。


与想象中的离婚诀别书不同,这些文书大多深情款款,如泣如诉。

先来随小缸感受一下:

“既以二心不同,难归一意,快会及诸亲,各还本道。愿妻娘子相离之后,重梳蝉鬓,美裙娥眉,巧逞窈窕之姿,选聘高官之主。解怨释结,更莫相憎。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翻译一下:咱们因感情淡去而离,互不生怨,分手之后愿你依然美貌如花,早日觅得高富帅,成为人生赢家……

有没有被古人的温情优雅而感动?再来细品最后一句“一别两宽,各生欢喜”,是不是有种莫名的熟悉感?

不错,文章和马伊琍离婚时,就引用了这句分手名言。


事实上,古人的离婚时的深情,不只是停留在文字上,还体现在了行动中。

比如另一首离婚文书中,是这样写的:

三年衣粮 便献柔仪,

伏愿娘子千秋万岁。


何意?

男子主动盖章许诺:离婚后,你三年内的衣服和粮食,我承包了。

不仅如此,最后还送出“千秋万岁”的祝福。

女子也“放夫”:

合离请父老见证 离婚获一半财产

敦煌出土的12封离婚文书中,有一封很特别。

它是一封放夫书:妻子休掉了丈夫。

主动提出离婚的女子叫阿孟,她决定休掉丈夫富盈时,还请来父老乡亲共同见证。

奉上文书部分内容,感受一下:

“今亲姻村老等,与妻阿孟对众平论,判分离,别遣夫主富盈讫,自后夫则任娶贤失,同牢延不死之龙;妻则再嫁良媒,合卺契长生之奉。”


小缸斗胆再次翻译:

父老乡亲们请为我主持公道,判决我们离婚。请这位富盈先生离开这个家另娶他人,我也可以另嫁佳偶好好过日子。

更令小缸惊讶的是,该女子休夫的理由很简单纯粹:

“何期二情称怨,互角憎多,无秦晋之同欢,有参辰之别恨。”

曾经爱过,现在没了感情,还不如劳燕分飞,各自安好。

言语有度,不卑不亢,这位阿孟女子勇敢果断,陷入感情泥潭中的痴男怨女们,来抄下作业?


从敦煌出土的离婚文书可以窥探到,唐宋女子主动提出离婚现象时常有之。

有历史学专家统计了唐朝公主的离婚率情况,结果发现唐朝公主达198位,除去34个早夭或当了道姑的,有过婚史者达164位,其中再婚、离婚的比例接近20%。


唐代宫女图/陕西历史博物馆

这一现象,与当时的社会包容环境和法律制度分不开。

比如,宋朝法律明确提出:“不逞之民娶妻,绐取其财而亡,妻不能自给者,自今即许改适”。

也就是说,丈夫如果没有能力赡养妻子,妻子有权提出离婚。


当时法律保护女性离婚自由的条件还包括丈夫出轨等因素。

比如南宋著名文学家洪迈所著的《夷坚志》中,曾讲述这样一个故事 :唐州有一位叫王八郎的富商,因结识其他女子嫌弃结发妻子。

妻子一纸诉状告上公堂后,判官一锤定音:准离,女方可分得一半家产,获得其女儿的抚养权。

离婚的代价:

妻子怒而递诉状,高官丈夫被免职

事实上,古代男子感情不忠而离婚的代价,失去的可能不止一半财产,还有乌纱帽。

小缸要讲的故事依然发生在士大夫辈出的宋朝。

彼时的宋朝大臣夏竦,不再是《清平乐》中与教习贾桂兰爱恨缠绵、写下著名词作《鹧鸪天》的风流少年,而是深陷离婚官司的半百老翁。


北宋天禧元年,开封府内接到了一个特殊的状子。

该诉状初看是一起离婚诉讼案,还是妻子主动状告丈夫的,但府内众办案者却头疼不已。

原来,这起诉状的被告是礼部郎中知制诰夏竦,状书里并不是陈诉夫妻感情破裂的琐事,而是详细列举了夏竦多年来的贪渎之事,有的甚至涉及宫廷秘闻。


这边厢开封府尹还没想出处理对策,那边两名老妇打架的民事纠纷又闹到了衙内。

巧的是,这两名老妇,分别是夏竦的亲妈和夏竦的岳母。

两人一个指责对方没教育好儿子,一个内涵对方女儿家教堪忧。


想当年,夏竦也曾亲口夸赞妻子乃大家闺秀,为何关系会恶化如此?


史书中寥寥数语,终究归因于“只见新人笑,不闻旧人哭”的俗套故事。


不同的是,夏竦的原配杨氏冲出闺阁,撕破脸闹上了公堂。

因为涉及到朝廷高官,还惊动了宋真宗。

圣旨一下,御史台势如破竹,夏竦的贪污行为很快查了个清楚。

自此,夏竦因“束身不谨,闺门失和,有玷朝廷”,被免去夏竦玉清昭应判官、礼部郎中知制诰职务,贬为职方员外郎、知黄州。

当然,走到这一步,宋真宗也好人做到底,判了夏竦与妻子杨氏离婚。


追溯历史,从温情脉脉的合离,到覆水难收的义绝,小缸不由发出感叹:这不就是咱们现代社会法治框架内的协议离婚和诉讼离婚嘛。

当然,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古代离婚时女性的弱势地位相比,现代社会成年男女的离婚行为自由平等多了。

民政部门一项统计显示,1987年到2017年的31年里,我国离婚数量上涨了6.53倍。


数字上升的同时,现代社会男女平等婚姻自由的观念一步步深入人心。

仅以我国婚姻法为例,男女平等原则在三次婚姻立法总则部分都有明确规定,同样也体现在离婚制度中,各有不同演绎。

无论古今,协议与合离也好,诉讼与义绝也罢,不同的离婚形式殊途同归。但其中处理的手段不同,个体经历的情感体验和付出的成本代价可能千差万别。

而这些,是否对你的婚姻生活有一点启发?

如果是小缸……哦不,醒醒,你没有这个烦恼,你还单身。


参考资料

《唐宋女性与社会》 上海辞书出版社 , 邓小南主编

《论敦煌放妻书中所反映的伦理观念[J]. 》买小英. 甘肃社会科学. 2016(02)

《唐代的“离婚协议书”》决策与信息 聂晓晴 2013

《试析古代七出制度》万亚南 法制博览

《浅析古代“义绝”制度》 万亚南 法制博览

《简论中国古代七出三不去的法律制度》 庞翔宇 法制与社会

《敦煌放妻书反映唐宋社会生活》 巨虹 中国社会科学报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钟传芳

审签 | 谢哲

实习生 | 叶程


站长声明:以上关于【把离婚协议书写得如泣如诉,是几个意思?- 】的内容是由各互联网用户贡献并自行上传的,我们新闻网站并不拥有所有权的故也不会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您发现具有涉嫌版权及其它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至:1@qq.com 进行相关的举报,本站人员会在2~3个工作日内亲自联系您,一经查实我们将立刻删除相关的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