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与项羽故人已逝,古代贵族精神化作一声历史叹息

时间:2025-09-26 00:19:52 作者:水韵 热度:

曾经有人问道:“为何日本的天皇是万世一系的,而中国的皇帝往往两三百年就要更换?”对于这个问题,每个人的回答都是不同的。作为一名爱好者,我想为这个问题提供一个历史气息的答案:因为屈原与项羽作为历史的悲剧人物离去了!

因为屈原与项羽所代表的贵族精神逐步败给了平民文化,因为自夏商周以来的王族政治逐步让位于平民政治,这些历史的轨迹在陈胜吴广一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呐喊中,让大一统的秦王朝瞬间土崩瓦解,出生于泗水亭长的刘邦最终登上了历史舞台!

有人说,中国在汉朝建立之前,其实属于一个王朝时代,那就是黄帝王朝。其实这么说,也是有道理的。根据司马迁的《史记》中的记载,黄帝共有二十五个儿子,其中十四人被分封得姓,少昊、颛顼、帝喾、唐尧、虞舜这些三皇五帝中的五帝,以及夏朝、商朝、周朝的君主都是黄帝的子孙,黄帝家族统治华夏大地达两千四百年之久(黄帝生于公元前2717年,周朝亡于公元前256年)。在这两千多年的岁月中,中国逐步形成了王族政治以及贵族文化,一个人的血统成了他一生事业的起跑点,当然在一个钟鸣鼎食之家的熏陶下,他也会学习并熟悉一套贵族礼仪与风范,这也被孔子称呼为周礼。

虽然膏粱子弟如今成了一个带有贬义味道的词语,但是不可否认一个人的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形成受到家庭氛围的影响很大,作为一个社会群体,贵族家庭在家学渊源与文化礼仪上自有一套成体系的教育方法。贵族出身的人,在历史与文化选择上,更加多了一种文化自觉与历史眼光,也让中国的文化呈现出更多的温良儒雅,可惜这一切都在大泽乡起义中毁灭了。

作为战国七雄之一的楚国,自从被周成王分封在丹阳(今河南省淅川县)后,不甘心只做一个子国的楚国人,在崇尚武功的传统下,开始了灭国称霸的道路,随国,卢国,罗国等南方小国相继被灭,楚国的国土几乎占据了南中国。进入战国时代,在中原诸国相继开始变法之时,楚国虽然也历经了短暂的吴起变法,但是贵族共和的传统势力占据着楚国政治,因此传统贵族的气息在楚国得以留存。根据历史记载,楚国人性格兼具热情奔放与真诚率真,因此楚国艺术取得了光辉的成就,主要表现在音乐、舞蹈、绘画与雕刻等方面,表现出充分的民族性和融合性,这是一个传统贵族之风盛行的国家。

在这样的国家中,作为文人代表的屈原与武人代表的项羽出现了,这是历史上最值得浓墨重彩的两个人物,也是贵族精神最后的代表,自从他们凋谢在历史之后,中国就开始进入了平民政治时代!

作为一种贵族精神,对自身人格的高度重视成为了屈原与项羽这对楚国贵族共同的特征。现在的人可能很难理解,为何春秋战国时代的人们动不动就自杀成仁?不论是司马迁笔下的刺客侠客,还是史记记载的贵族士人,他们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他们宁死不屈快意人生,这是一种生命的原始狂欢,也是生命最本质的东西,因为他们的心中存在着一个信念:我是一个独立的人!

因此,当楚国国都被攻破或者面对十面埋伏的惨败之后,存在于他们心中的梦想破灭之后,自沉于汨罗江或者乌江自刎就成了他们共同的选择!他们可以被打败却不可以被征服,他们可以自杀成仁却不可以被羞辱!这种贵族气息满满的精神,直到千年之后仍然被一个弱女子所怀念:

李清照 《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与其说这是李清照对南宋君臣的讽刺,不如说是对贵族精神的怀念与呐喊。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已经把人彻底异化了,人已经不能称为独立的人,他们在意功名利禄与身家性命,他们只是一群活在名利追逐之中的群体,面对国破家亡与妻离子散的痛苦,他们没有生命本身的血性,只会为了自己利益考虑而不敢发出一声生命本真的呐喊。

作为一种贵族精神,对生命本身的切身感悟成为了屈原与项羽这对楚国贵族共同的特征。现在的人可能很难理解,为何项羽攻入秦国都城咸阳后一定要衣锦还乡,为何屈原那么深爱着自己的国家?也许现在的人从自身的经历去理解,一定感觉项羽太幼稚不听劝谏,一定感觉屈原太迂腐,众人皆醉我独醒。可是他们恰恰忽视了对于生命本真的感悟。

人之所以成为人,最大的本质就是对于生活与生命的感悟。如果一个人整天只为名利奔波,只为蝇头小利勾心斗角,那么他还有多少生命的意义?无非就像卓别林电影《摩登时代》中一个个被大工业所异化的螺丝钉一样。

因此,屈原从自身的感悟出发,真心的希望自己的祖国强大;项羽从男人的心态出发,自然希望亲朋故友可以看到自己最荣光的时刻。其实三百多年前,一个叫孔子的万世师表在与弟子对话时,曾经很认真且认同的肯定了他认为最开心的事情: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原来被称为万世师表的孔子,他人生中最开心的事不是功名利禄,而是可以在暮春三月之时,穿上春天的衣服,约上五六人,带上六七个童子,在沂水边沐浴,在高坡上吹风,一路唱着歌而回。

这一刻,孔子,屈原,项羽三个人身上都延续着同一种精神:贵族精神!


楚辞

作为一种贵族精神,自身人格魅力的世代怀念成为了屈原与项羽这对楚国贵族共同的特征。有人说,中国的历史不仅记住了那些已经成功的王侯将相,同时也记住了那些人格魅力爆发的悲情英雄。作为司马迁笔下那个“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西楚霸王,作为司马迁笔下那个“长太息以掩涕兮”的屈子大夫,被这位后世的史学家倾注了最浓厚的笔墨,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被后世铭记的历史形象。

作为战国时期贵族的代表,屈原与项羽无疑是颇具人格魅力的,自身贵族气息的自然流淌成就了一段段流传后世的经典瞬间:不论是项羽的力能扛鼎还是屈原的香草美人,不论是项羽的破釜沉舟还是屈原的楚辞离骚,这些都让身为后世的我们仍然着迷不已。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这对楚国贵族的人格魅力达到了最高光的时刻:

屈原 《九歌 国殇》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项羽 《垓下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生命的最后时刻,我们看到了屈原的故国之思与舍身为国,我们看到了项羽的侠骨柔情与儿女情长,他们是那么的真实而充满人性!让我们看到了不同于后世的宫廷阴谋与人心算计的贵族风范!

公元前278年,屈原怀石自沉于汨罗江!公元前202年,项羽拔剑自刎于乌江之畔!一个时代结束了!

作为夏商周三代贵族精神代表的屈原与项羽消失在历史之中,以平民甚至流民为代表的平民皇帝出现了,天下神器不再在血统贵族之间流传,而是凭借着兵强马壮的武力一次次夺取,王朝政治的合法性建立在了武力基础之上,当刘辩被曹丕胁迫禅位之后,曾经说过一段话:

前人栽种后人收,后人收得休欢喜,还有收人在后头!

作为赤帝之子的刘邦建立汉朝之后,可以凭借君权神授与赤帝神话编织出汉家王朝的政治合法性,以此来弥补夏商周三代王族政治崩溃后的皇权漏洞,汉代也凭借这一合法性延续了四百年家天下。如今,曹丕通过胁迫强行让刘辩退位,这也就撕下了最后的王朝遮羞布,将一个平民政治中最基本的事实暴露了出来:天子,兵强马壮者当为之,宁有种耶!

从此,中国文化在一次次王朝更替中被破坏被重建,承受着不该承受的历史之殇!中国的政治底色在一次次王朝交替中越发的粗鄙不堪,重复着“兴 百姓苦;亡 百姓苦”的历史轮回!

当回首历史时,你是否还记得曾经屈原与项羽曾经来过?


站长声明:以上关于【屈原与项羽故人已逝,古代贵族精神化作一声历史叹息- 】的内容是由各互联网用户贡献并自行上传的,我们新闻网站并不拥有所有权的故也不会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您发现具有涉嫌版权及其它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至:1@qq.com 进行相关的举报,本站人员会在2~3个工作日内亲自联系您,一经查实我们将立刻删除相关的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