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汉纪》:
韩信派人向汉王上书说:“齐国伪诈多变,是个反复无常的国家,且它的南边又临近楚国。请让我暂时代理齐王去镇抚齐国。”汉王打开书信一看,即大发雷霆,骂道:“我被困在这里,朝思暮想地盼你来协助我,你却想要自立为王!”张良、陈平连忙暗踩汉王的脚,接着就凑到他的耳边低声说:“汉军目前正处在不利的形势中,哪能禁止韩信擅自称王啊!倒不如就趁势立他为王,好好地对待他,让他自行镇守齐国。不然的话,就可能会发生兵变。”汉王这时也醒悟过来,乘机又改口骂道:“大丈夫平定了诸侯国,要做就做正式的君王,何必要当个代理国王呢!”春季,二月,汉王即派张良带着印信去封韩信为齐王,并征调他的部队去攻打楚军。
一说起韩信,大家最熟悉的应该就是“战神”二字,韩信为刘邦夺取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韩信索要假齐王封号,被刘邦直接封为齐王。而就是这么以为连刘邦都要礼让三分的王者,最终却落得个惨死的局面,这究竟为何?
韩信为何在刘邦危难之时索要王位:
韩信手握重兵又将在外,韩信内心十分清楚,刘邦对自己还是不放心的,毕竟自己手中权力太大。韩信为了消除刘邦对自己的猜忌,让刘邦对自己放心,因此才向刘邦索要爵位。
如果韩信手握重兵还无欲无求的话,刘邦是会对韩信产生恐惧的。可韩信却向刘邦要了封王,这反而不能解除刘邦对韩信的猜忌与顾虑,还增加了刘邦对韩信的顾忌之心,因为韩信封王后,权力变大了。
刘邦不愿给,但迫于形势不得不封韩信为齐王:
刘邦身处危险之中,不但没有等来韩信的救援,反而等来了韩信的封王请求,这让刘邦内心很是不爽。刘邦一度认为韩信这是趁机胁迫自己,逼迫自己封他为王,虽然刘邦第一时间的反应是想杀了韩信,但被张良、陈平提醒后很快就冷静了下来。
刘邦明白现在正是危难之际,用人之时,如果不答应韩信,一旦韩信反叛自立门户,刘邦将会真的陷入绝境。为了大局着想,刘邦妥协了,刘邦虽然内心极其不愿,但最终还是加大了对韩信的封赏。
韩信索要齐王封号的后遗症:
其实韩信犯了一个在职场大家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很多人都会在领导面临危机时,需要自己的时候对领导提出升职加薪的要求。而这时领导往往都会迫于当下形势对其所提出的条件妥协,虽然这样做能使自己短时间内获得很大的利益,但这样的做法却触犯了领导的权力心思。
领导虽然会迫于形势而答应所提的要求,但这样一来却让领导对其产生了反感,当危机过去后,必然会遭至领导的秋后算账。
作为领导面对下属胁迫最正确的做法:
其实作为领导难免不会遇到危机,而遇到危机用人之际,往往都会遇到属下趁机逼迫提出一些条件。而这时候就真正体现一个领导的领导能力了,有的领导往往都会迫于形势隐忍接受下属所提出的条件,等危机过去之后,再找一个理由秋后算账。
而有些领导做法却不同,直接破口大骂,不答应下属所提条件。这样一来反而是的危机越加严重,内外危机四伏,最终失败。
总结:
当领导身处危机之际,面对下属趁火打劫提出过分要求时,只能隐忍妥协。当渡过危机之后,再找个其他理由秋后算账,处理当初逼迫自己的下属便可。
而最为下属,想要向领导提出条件时,最不能选的时机就是在领导身处危难之时。无论有没有胁迫之心,这都会让领导认为是在趁机胁迫,虽然这时领导最容易答应。反而平时向领导提出条件才是最好的时机,才最不容易让领导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