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建议读者,不要再讲卧薪尝胆的故事?只因勾践人品,有理吗

时间:2025-09-26 22:22:38 作者:水韵 热度:

中国历史上,诞生出了很多风云人物,其中并不缺乏奋发图强,建功立业的人,而春秋时期,勾践卧薪尝胆的事,也广为被世间所熟知,“苦心人,终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勾践最终成功复仇,消灭吴国,并且汇集诸侯,迁都琅琊,成为春秋时期的最后一位霸主。

不过易中天先生,却在电视节目上说出过一番话,在他认为: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最好不要再讲了,而原因,只是因为勾践这个人人品根本不行,易中天的话也引起社会上的广泛讨论。这样做有理吗?


就让我们来从勾践的人生,好好分析一下原因,春秋时期,吴越两国作为邻国,恩怨已久,长时间爆发战争,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和与越王勾践大战,阖闾因为箭伤而去世,夫差为了报杀父之仇,励精图治,而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践先发制人,决定率先伐吴,结果大败而归,吴国趁机进攻,并且占领会稽城,越王无奈之下,只好申请投降。夫差同意了这个请求。


或许有人要问了,为何夫差占据了这么大的优势,却不一鼓作气拿下越国呢?这就涉及到春秋时期的礼法了,虽然春秋时期小国被兼并的事情时有发生,然而周天子依然是名义上最高的君主,因此诸侯们发动战争,也只是为了称霸,霸主的权力也只是辅佐周天子而已,其中自然有势力的均衡在因素里面,吞并势力的诸侯国势力扩大,很有可能引起其他诸侯的忧虑,遭到针对,但是这也算得上是一种君子之约。比如乐毅攻齐,最终还是保持了齐国国祚。


而夫差同样也按照这种规则,没有兼并越国的土地,将其作为一种附庸的存在,勾践在夫差身边,干的是喂马的苦活,夫差还要其为自己的父亲阖闾守灵,这些事情,勾践全部忍让了下来。

最终勾践回到了越国,恢复国力,三次率兵讨伐,并且获得了成功,然而夫差放掉了勾践,但是勾践并没有打算放掉夫差,他彻底将吴国消灭,使得夫差自杀身亡。在消灭夫差之后,勾践又将目光瞄准了和他一起共患难的臣子们。


范蠡知道勾践的性格隐退,而勾践赐予大臣文种一把宝剑:“你当初给我出了7条对付吴国的策略,我只用3条便打败了吴国,剩下4条在你那里,你用这4条去地下为寡人的先王去打败吴国的先王吧!”于是文种自杀身亡。由此可见,勾践的人品,确实有着很大的问题。

因此易中天认为,卧薪尝胆这种故事不值得宣扬,勾践长期以来生活在极端的环境下,他的身心已经彻底扭曲,为了成功而冷漠无情,不择一切手段,这对于他身边的人来说是很可怕的,只可同忧不可同富贵。


当然,也有人认为,这番言论对于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解读过深,对此你怎么看呢?


站长声明:以上关于【易中天建议读者,不要再讲卧薪尝胆的故事?只因勾践人品,有理吗- 】的内容是由各互联网用户贡献并自行上传的,我们新闻网站并不拥有所有权的故也不会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您发现具有涉嫌版权及其它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至:1@qq.com 进行相关的举报,本站人员会在2~3个工作日内亲自联系您,一经查实我们将立刻删除相关的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