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人孤军被困,中国皇帝出动七千精兵千里营救,最后13人活着回来

时间:2025-06-05 03:30:21 作者:水韵 热度:

强汉、盛唐、富宋、刚明,形容的是中国历史上最耀眼的四个大一统王朝。刚明指的是明朝,至于大明为何被称作为“刚明”,我想大概是因为明朝是一个最有骨气的王朝,不和亲、不纳贡、不纳贡、不称臣、不割地,这些是明朝独有的特点,就连盛极一时的大汉也做不到,可见明朝有多“刚”。


宋朝有优点也有弱点,宋朝自太祖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后,就走上了扬文抑武的不归路。有宋一朝,武将一直被文官压着,这也导致了大宋除了有“富宋”的称呼外,还有一个耻辱的称呼叫“弱宋”。华夏版图在宋王朝手中不断缩水,打起仗来也是输多赢少,靖康之耻更是华夏几千年来最大的耻辱。

唐朝是极具色彩的一个王朝,唐朝时期万国来朝,四海皆臣服,国祚289年,历经21帝,是中国历史上公认的最强王朝之一。唐太宗时期的“贞观之治”,唐高宗的“永徽之治”,唐宪宗的“元和中兴”等等,将盛唐推向了一个又一个巅峰。

“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这两句话光听着就让人心潮澎湃,多么自信的人才能说出这句话,多么强大的王朝才有底气撑住这句话,汉朝不仅是中国历史上最霸气的朝代,也是历史上将才辈出的朝代。


卫青、霍去病、李广、李陵、周亚夫、陈汤等,都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汉将,今天要讲的这位大将,虽然不及前面几位名气大,但也是开疆拓土的神将。

耿恭出生在东汉时期,家中世代在朝为将,爷爷曾经跟着刘秀一起打天下,算得上是东汉的开国功臣。虽然父亲在他年幼的时候就去世了,但是耿恭没有因此堕落,反而在年少时就有了将帅风范。

公元74年,耿恭奉命前往西域讨伐匈奴。张骞出使西域之后,汉朝在西域这块地方经常和匈奴发生战争,西汉军队神勇无比,匈奴不敌,一段时间内双方归于平静。但是西汉末期,中原局势动荡,匈奴找准机会重头再来,想要崛起的心思又开始蠢蠢欲动,东汉逐渐发展稳定后,又走上重新经营西域的道路,耿恭就是这样被派去西域的。


耿恭刚到西域的第一年,就屡次立下战功,次年春天,耿恭带着几百人驻守金蒲城,与同僚关宠相互配合,把住天山通往北匈奴的要塞地区。北匈奴攻下车师之后,带着大军往驻地进攻,两万人把城池团团围住,耿恭面临危机,表现镇定,想出让部下把箭头涂上毒药的方法,匈奴人中箭之后伤口溃烂,疼痛无比,整个匈奴的军营一片惨叫声,让匈奴军队士气大跌,稳住了战局。

匈奴人稍作调整之后,心想自己几万人,无论怎么样也要拿下汉军几百人。新一轮的攻城又开始了,但是耿恭率领的汉军太过顽强,让匈奴军死伤惨重,一直未能成功攻城。当时赶上汉天子驾崩,车师人又叛变,局势对耿恭一行人越来越不利。


他们在城里耗了几个月,粮食军饷消失殆尽,耿恭带头用清水煮铠甲上的皮革充饥,手下的将士被他这种不放弃的精神感动,一直跟着他坚守阵地。汉军精疲力尽,匈奴也并不好过,他们想出了招降的办法,说只要耿恭愿意投降,就会给他大量封赏,享尽荣华。结果匈奴使者刚表现来意,就被耿恭一刀杀死。匈奴人幻想破灭,只有继续攻城。

耿恭手下的士兵一天天减少,但是他们仍然在坚持。就在他们死守孤城的时候,朝廷中皇上和重臣们在商量,到底要不要派出救兵。大臣们各抒己见,有的反对,有的支持,这时候,司徒鲍昱站出表示必须救援。


司徒鲍昱说将士远征,现在是危难的时刻,如果不管他们,对外是对蛮夷的纵容,对内会伤透了将士们的忠心,而且如果匈奴再次来犯,相信也没人愿意冲锋陷阵了。汉章帝觉得有理,启动了救援行动。

公元75年年末,张掖、酒泉等地派出军队七千人,出发柳中城。他们赶到的时候,城中只剩下二十六人,衣衫褴褛,面黄肌瘦,他们跟着援军一起返回朝廷,一路危机重重,再加上恶劣的大雪天气,他们一路抵抗一路后退,到达玉门关的时候,二十六人牺牲一半,仅剩下十三人。这十三名勇士的归来让大家十分感动,他们是真正的英雄。


站长声明:以上关于【26人孤军被困,中国皇帝出动七千精兵千里营救,最后13人活着回来- 】的内容是由各互联网用户贡献并自行上传的,我们新闻网站并不拥有所有权的故也不会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您发现具有涉嫌版权及其它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至:1@qq.com 进行相关的举报,本站人员会在2~3个工作日内亲自联系您,一经查实我们将立刻删除相关的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