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由周星驰、巩俐、郑佩佩等主演的《唐伯虎点秋香》,多数人都看过,这部影剧讲述了江南才子唐伯虎对华太师府上的丫鬟秋香一见钟情,在船夫的帮助下他施展计谋混进了华府,经过一番曲折,唐伯虎终于与秋香拜堂成婚。周星驰无厘头式的演出让这部影剧以4017万港元的票房成为1993年香港电影年度票房冠军。
因此,可能在各位观众的印象中,唐伯虎应该是一个家里有矿、才华横溢且风流多情的富家公子哥儿。但你知道吗?在真实的历史上,纵观唐伯虎的一生,其实他过得很悲催,官场、情场都失意。
唐伯虎的先祖唐俭是唐朝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也是唐朝的开国功臣,被封为莒国公,那时的唐氏家族相当的显赫。但到了明朝的时候,唐氏家族早已衰败了,唐伯虎的父亲叫唐广德,在苏州经营着一家小酒馆,日子虽然过得马马虎虎,但温饱无忧。
但世事无料,在公元1494年的时候,唐伯虎的父亲唐广德因病去世,但更不幸的是,在接下来的一两年里,也就是公元1495-1496年里,唐伯虎的母亲和妹妹也相继去世,而他的妻子也因难产而死。
至此以后,唐伯虎家境日渐窘迫,就犹如“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经过这一系列的变故,才二十多岁的唐伯虎头上开始长出了白头发。
唐伯虎的好友祝枝山目睹了唐家的变故,便力劝唐伯虎,在目前这种情况下,只有努力读书参加科举考试,才能给自己挣个前程,改变目前的状况。
公元1498年,唐伯虎中应天府乡试第一,他写下了《领解元后谢主司》一诗:壮心未肯逐樵渔,秦运咸思备扫除。剑责百金方折阅,玉遭三黜忽沽诸。红绫敢望明年饼,黄绢深惭此日书。三策举场非古赋,上天何以得吹嘘。
中了乡试第一后,春风得意的唐伯虎时常流连于欢场,他的好友文征明得知后就写信劝他说:哥们,你现在中了乡试第一,但也要注意下影响。我老爸经常说你有才华,但你的缺点就是性格上有些轻浮,如果你不改正你性格轻浮的缺点,恐怕以后会吃大亏。此时的唐伯虎对文征明的劝告哪里还听得进去,回信给文征明说:哥们,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我这个人就是这样的性格,如果你觉得看不惯,那我们以后就不用来往了。
结果1499年,唐伯虎与江阴徐经入京参加会试,因徐经科举舞弊案被牵连下狱,最后被罢黜为浙江一个小吏,心高气傲的唐伯虎自然不愿屈就,深以为耻坚决不去就职。回到家以后,唐伯虎的第二任妻子见唐伯虎仕途无望,也就离他而去了。
至此以后,唐伯虎靠卖字画为生,纵情于酒色当中来自娱。虽然唐伯虎的字画在我们现代相当的值钱,但在当时的那个年代,唐伯虎的字画却值不了几个钱。再加上卖字画的收入不稳定,有时几天都没收入,搞得唐伯虎就要饿饭。唐伯虎曾向朋友自嘲道:上好良田无人买,谁肯购我画中山?因此唐伯虎的日子一直过得十分窘迫。
仕途上没希望,妻子又离自己而去,生活上也十分窘迫,唐伯虎因此常常以酒为伴,借酒消愁,流连于欢场,这些原因导致唐伯虎的身体健康状况急剧日下。
1523年,唐伯虎健康状况更差,这年秋天,应好友邀请去东山王家.但见苏东坡真迹一词中有二句: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正好触动唐寅心境,他一阵悲伤,也许是感觉到自己命不久也,写下他人生中的最后一首诗,他写的这首诗名字叫《临终诗》,也被后世的人称为《伯虎绝笔》,这首诗全文如下:
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又何妨?
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漂流在异乡。
告别回家后,唐伯虎从此卧病不起,公元1523年12月2日,54岁的唐伯虎凄惨地死于家中,唐伯虎死的时候连下葬的钱都没有,最后还是他的好友祝枝山帮忙处理了他的后事,把唐伯虎葬在桃花庵附近。
经历了这么些磨难,终于要走了,对于唐伯虎是一种解脱,一种彻底的解脱,他已经把人生的生与死,天上,人间,地狱都看成了一个地方,更有一种视死如归的气势,而大义凛然。这样的高深境界,这样的大彻大悟,这样的坎坷命运才造就了江南第一才子。
唐伯虎才气逼人,一生万般磨难,临终前却开朗豁达,既没有愤懑不平,也没有书生意气,看淡生死,无所畏惧。这种境界既让人叹息也让人佩服。
如果说因为唐伯虎的悲惨人生让今天的我们而感叹世事的无常与命运的捉弄,不如说正是如此的磨难与艰辛,让我们今天能够欣赏到他这么多的精神文化食粮。原来世界又是这么的平衡,人走了,但是他的精神却永远的留了下来。